旅游管理专业本科“1、5、2、三”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点击数:500 | 发布时间:2025-01-16 | 来源:www.gaaiq.com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306-02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以达成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通过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与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大家总结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一?五?二?三模式”: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的、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法。

    (一)一个培养目的

    张金霞觉得,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要紧使命,不少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觉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的应是:培养具备旅游管理专业有关常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有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目前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汪京强觉得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率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率

    目前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策略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率28.48%。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32.83%。(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海外不少相同种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率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改革的道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有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需要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知道旅游行业的进步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用途、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很有必要,第一产生关注旅游行业进步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伴随对行业的调查知道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锐性。第二,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培养关注行业进步的好习惯,并在将来学年中可以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譬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技巧办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可以愈加了解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与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要紧的指导用途。课程实习期间,除去专业任课老师安排适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方法。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譬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可以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环境,且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施老化,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张龙觉得,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商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与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觉得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游社或旅游社门市部,与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营销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商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海外,不少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看重,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需要,如美国康纳尔餐馆管理学院需要学生在四年内需要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历程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需要所录取的本科生需要要有1年以上的有关工作经验。假如学生之前没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如果依据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1、小学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3、小学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游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如果学生借助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有关单位兼职,训练我们的实质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我们的职业个性,知道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状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只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常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常识是不是具备价值的要紧方法。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如果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游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实习方法一般是在旅游企业有关部门员工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游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升。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打造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的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现在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职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极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职位的管理实习,如旅游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练习,极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推广等重点职位;不少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极少轮岗,更没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非常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步骤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常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小学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小学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基本业务操作技能,拥有肯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大家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首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首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升练习,对第一轮循环所获得的理论常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力、科学思维能力和革新能力。小学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练习,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常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交流能力、管理能力、革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练习、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法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饰演要紧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法达成: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始营业之日起,所有餐馆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不少餐馆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职员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职员均为专业教师,真的达成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游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训练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知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与各项实质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店铺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店铺经理,其他职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依据具体状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符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肯定的保障条件:适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大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规范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革新,构建以能力提高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进步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国内旅游产业健康有序进步,达成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策略构想具备要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介绍:杨俊博(1974.12―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经济学。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